明代典籍《黄金策》逐句解读之16

04September

11:19 AM

52 次浏览

0 条评论

“爻遇令星,物难我害”(出自《黄金策》)


✍爻遇令星,按照古籍的注解,是指“四时月令之辰”,即指卦中的爻刚好逢月令。这句话意思是说,卦中之爻不管其或动或静,只要爻临月令,就是爻得旺相之征兆,即使卦中见有对其构成刑、冲、克、害的动爻,也伤害不了它令它变衰败。故说“亦是得时健旺之星。虽见刑冲克害,不能挫其势”。而熟悉传统六爻作用体系的学者都清晰,能全面影响卦中之爻的,不仅有月令,同时还有日令,合称为“日月组合”,所以爻遇令星,应该扩展理解为,既可以指月令,也可以指日令。《黄金策》这句话,对古代六爻的主流立论影响深远,古人一直以月令与日辰视为“万卜之提纲”,其对卦中目标爻的作用,甚至超过了动兆。当卦中的用神世爻,同时面临日、月、动、变作用的时候,逐一机械统计旺衰绝对数量之余,一旦综合比对出现总体平衡,例如日月令爻旺相,而动变使爻衰败,往往更加倾向于日月的作用方向加以判定,更别提如若爻临月令或日令,那么动变元素更加克伤不它了,因此出现以上“爻遇令星,物难我害”的既往论调。

✍而正是古代这种立论,一直占据了学术主流,让古筮文化的学术实用性,长期得不到有效突破。直到明末清初的《增删卜易》横空出世,虽然于纸面的理论阐述,尚未对这种立论发起挑战,但在其“神兆机于动”的六爻创意思维主导下,透过书中400多例实战个案,明明白白地发出了学术变革信号,通过众多实例分析断语,侧面论证了“动变组合”于定性层面作用力远大于“日月组合”,一般性的日月组合,实际上无法改变动兆既定的方向,例如世用之爻即使同时受到月克日克,但仅凭借动变力量对之相生,便可定性为旺相。所以哪怕是卦中之爻值月令、或逢日令,除非碰上特殊场景条件,若同时受到动变相克,定性上一样难免受伤害。这等于彻底敲碎了古代的主流学术框架,然而正是这种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学术颠覆思维,才令古筮文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瓶颈突破。

✍而本人撰写《古筮真诠》,出现众多创新的系统理论,以及两个分析层面的易学定位,其实只是把深藏于《增删卜易》400多个古例之中的作者思维,通过实践过滤、学术总结、成型套路等方式显化出来罢了。对于“爻遇令星,物难我害”这一古人学术观点,这方面也作了更系统深入的研究,认为应从不同分析层次,去剖析这个问题:

1、在卦象的定性层面,一般卦中之爻,即使临月令或临日建,本身并无法抵御有用动兆的伤害,但若出现特殊日月组合、特殊日令时效、特殊月令时效、这三类的特殊场景则例外。

2、在卦象应期分析层面,当卦中之爻轮转到日令、月令所在时空之时,的确在这个期间内,大概率能起到抵御外力侵害的作用。而极个别特殊情形,反而成为被伤害的应期点。

3、在卦象细节分析层面,卦中之爻临月令、日建受动变作用,都可以作为现状信息的解读点,或用之挖掘事件的过去、现状存在信息,或用之作为利弊趋势的当下提示信息。


作者:朱辰彬



留言评论
称呼
邮箱
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