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入墓难克”(出自《黄金策》)
✍入墓,是纳甲六爻之中一个很常用的学术概念,在定性层面自古就有“三墓”的说法,指的是动墓、化墓与日墓。《黄金策》这句话,其寓意属于高度概括,从现代六爻的理论角度看,这话又对又不对,古人的六爻理论体系,并没有划分出清晰的分析层面,如果把它视为定性层面的套路规则,清代《增删卜易》之中已有阐述,“入墓难克”基本上是错误的。古人书籍对此还注解:“墓者,滞也。动爻遇之,亦沉滞而不能脱洒矣。且如寅为主象,而卦中动出酉字、丑字,本嫌酉金克伤寅木,喜得丑乃金之墓库,则酉贪入墓,而寅木不为其所伤矣”。意思就是说,假设把卦中寅木看为作用对象,卦中酉金与丑土同时发动,本来酉金的方向是克伤寅木,由于金墓的丑土也发动了,于是酉金被丑土收入墓了,不能克寅木,寅木因此躲过一劫。这个分析思路放到现代六爻则完全错误,正路的定性分析思维应该是:丑土发动相生发动的酉金,土金联动聚力到一块重伤寅木。因为“墓”属于长生十二宫的其中一个构成元素,它在卦中的旺衰作用必须从于生克卦理,辰土为水爻之墓库,但同时辰土又克水爻。丑土为金爻墓库,但同时丑土也生金爻。故而定性上出现辰土针对亥水子水的动变,一般只论相克。同样道理,定性上出现丑土针对申金酉金的动变,一般只论相生。所以有之上丑土、酉金联动的理论说道。
✍除了定性上视辰土对水爻论克、丑土对金爻论生,在定性层面纯粹论墓的,只有寅木卯木入未土木墓,巳火午火入戌土火墓。对于木火入墓的分析,定性上入墓的概念,自古分为动墓、化墓、日墓三类。《古筮真诠》的三墓章已经写明,定性层面的入墓概念有真墓、假墓的区别,明确指出只要定义为“假墓”,无论出现三墓之中哪一种情形,定性分析之时可以直接忽略墓的作用,到了分析应期细节的时候,才把这个入墓拿出来论。只有定义真墓条件下,木火入墓才有负面的定性。而金水入墓则直接以生克定性论之。
✍按照当今相对完善的六爻理论,我们不妨重组一下《黄金策》原文“入墓难克”这句话的学术价值。不要定性层面上去看待“入墓难克”之定义,因为这个思维方向完全错误。而更应该从应期、现状、细节、取象这些分析层面,去推敲这个“入墓难克”之表现,以达到更为到位的细节应期现状分析效果。的确卦爻一旦入墓,它就象被罩住了一样,无论作用方与被作用方,都一时间没有了方向感,但这只是一种时空易象,诸如爻化空墓短期显露、动爻化墓信息指导、世用入墓难寻踪迹、入墓者冲墓而应......等等,它们只有助于应期及现状细节定位的扩展思维。当然到了这个分析层面,只要符合事理现实条件,入墓分析思维可以变得很飘逸,金木水火土皆可以论入墓、入墓也不再局限于“三墓”范围了,月墓、藏墓、对位爻之墓都可以去论。
作者:朱辰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