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用爻有气无他故,所作皆成;主象徒存更被伤,凡谋不遂。”(出自《黄金策》)
明代刘伯温《黄金策》这段话的寓意,是指一卦之中的用神或世爻等主事之爻,其五行若在四时旺相有气,同时没有日月动爻令其衰败,这将是成事顺畅的好兆头。但若用神等主事爻虽然出现在卦中,却徒有其表,其于四时休囚无助的同时,更被日月动爻所伤害,则所谋将不达目的。
✍《黄金策》这段话的精髓所在,凸显了纳甲六爻对周易卦象判断利弊的总原则:主事之爻必须旺相无伤,谋求之人事才有成功机会。当然这只是非常笼统的说法,皆因古筮六爻的理论体系历经千年演变进化,所谓的“用爻主象”已经不再单一,用神与世爻同时成为了卦象中重点看待的的主事爻角色,各主事爻的旺衰判断,还同时受到月令、日令、动爻的影响,四时有气之说,也逐渐被更为清晰具体的日月作用理论所代替,日月动变不同作用力的对比与重要性如何,古代各派理论也是众说纷纭。所以这段话的价值,只在于点明了主事之爻的旺衰判断总纲领,但对实际应用缺乏具体意义。
✍主事爻旺衰定义的背后,自古涉及理论庞大而复杂,同为主事爻身份的用神与世爻,它们之间孰轻孰重?同时能影响主事爻旺衰的月令、日令、动爻、变爻,它们又孰轻孰重?类似这些学术问题,如果没有一个层次分明、清晰扼要的系统说法,那么有效定义主事之爻的旺衰,将永远是一句空话,再据之成功判断利弊也就无从谈起。本人著作的《古筮真诠》里,首次明确了用神与世爻的关系:是“以用神为主导核心、以世爻为分析基点”的两者结合与依存关系。同时也首次清晰提出了在卦的定性层面:“动变组合”作用力大于一般性“日月组合”的旺衰定义。今后学者们或逐渐体会到,该著对传统六爻学术上的这种清晰化思维突破,或将无意间对古筮文化的学术进步,产生跨越性影响。
“有伤须救,无故勿空。”(出自《黄金策》)
我读《黄金策》,更习惯于理解其学术表达,从实战中总结其内涵,而不看重修辞比喻,特别不要固化于古人的注解,否则学术思维永远不能有效突破。例如这句古书上的注解,将“有伤”理解为卦身或世爻用神受到动变爻伤害,将“须救”解释为日辰月建对世爻用神的旺相,并举例说明卦中用神申金被动爻午火克伤,日令若为未土、子水或亥水,则可以抑制住午火布伤申金,视为有救,倘若月建日辰直接伤害用神申金,则连救都没法救了。这种观点甚至把日月的定性作用凌驾于动变之上,与《增删卜易》动兆为先的吉凶立论,简直是彼此背道而驰。通过反复实践总结之后才明白,原来后者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论。“无故勿空”也是同样如此,古书将受日月动变刑伤克害的旬空世用,看作“有故而空”,认为这类世用空亡避开就可以了。反而不属于上述情况的世用旬空,谓之“无故而空”却定义为大凶之兆,难怪《增删卜易》对此论调大批特批,通过实例反复证明,空而受克不可避、无故自空也非凶。野鹤曰:”动不为空,旺不为空。有日建动爻生扶者亦不为空。动而化空、伏而旺相皆不为空”。到《古筮真诠》直接将定性层面的旬空理论,清晰区分出真空、假空的定义,才把古人留下来的这类理论误导大坑给逐渐填平。
✍《黄金策》这段话,若依然作为古筮六爻的纲领性言辞,我觉得不妨从卦象的应期细节层面理论方向,去扩展分析或更加适合。例如“有伤须救、无故勿空”,把它们放在应期理论推敲,在有利定性前提下,旬空或被日月动变伤害的世爻用神,到了冲空填空之时,及弥补世用伤痕、抑制克伤元素之期,就是利好兑现的时候。也可把这段话定义带入卦象的化解思维,“有伤须救”理解为若想扭转不利趋势,必须从伤害世用的日月动变信息,针对性展开补救。卦中重点信息确实无缘无故不会旬空,一旦旬空,往往昭示着某种形式的未来落脚点,但不一定非要是吉凶定性的预示,也可以是现状、应期、细节、事后等表现信息之一。
作者:朱辰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