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世应俱空,人无准实;内外竞发,事必翻腾。”(出自《黄金策》)
明代刘伯温《黄金策》这段话的寓意,“世应俱空,人无准实”是指纳甲六爻每一个周易卦象的“世”、“应”位置,应爻代表事件的本身,世爻代表自身在事件中的影响,世爻应爻若同时出现了旬空,说明无论事件或是事件中的自身,都尚无明确落实之处。“内外竞发,事必翻腾”指的是一卦中多个爻,同时于内卦外卦竞相发动,则是事情走势反复多变、方向混乱难寻定论的信号。
✍个人认为《黄金策》这段话的前半句,若是专门指向卦象的细节分析层面解读,有一定道理。世爻旬空可解读为目前心中没底,应爻旬空也可解读为当下事无头绪,现状皆无准实。假设旬空应爻为特指的某人,也可说明对方未必有心或心不踏实,站着这个细化角度看,“世应俱空,人无准实”的阐述应该靠谱。但如果把这话搁到定性层面,一刀切地认为世爻与应爻同时旬空,人事就无法明了落实,那差错率将会大增,先不说卦象在定性层面,应以动兆为核心信息,即使单独分析旬空的世爻应爻,各自也有真空与假空的定位,若判断为假空,那么旬空信息只能落到应期、细节、现状去分析了。
✍而《黄金策》这段话的后半句同样如此,作为细节层面的解读思路,卦象中的内卦与外卦,往往对应事态的内外环境或进展过程,将内卦外卦同时出现显示事件核心变化的动爻,解释为人事内外或过程扑朔迷离反复多变,这样的场景描述虽然不绝对,也完全没问题。但别把这话拿到定性层面上去随意武断,有以偏概全之嫌。研究经验表明,卦的显像特征,往往会把人事的相关联信息给连带出来,出现内卦之爻与外卦之爻同时多发,可能是事件其他方向的选择提示,也可能是事件勾带出来的关联信息,未必肯定就只反映事件进程翻腾多变,据此妄批事无定论更不适宜,“内外竞发,事将翻腾”或许更为合理。
“世或交重,两目顾瞻于马首;应如发动,一心似托于猿攀。”(出自《黄金策》)
明代刘伯温《黄金策》这段话的寓意,特别指出一卦之中,世爻或应爻如若发动,所带来的特别影响。“世或交重,两目顾瞻于马首”,指的是作为事件承受者身份的世爻,它若发动如同马首是瞻一般,带动着事件整体的方向变化。“应如发动,一心似托于猿攀”,指的是代表事件本身信息之一的应爻,它如发动就好似猿猱攀木一般,事件整体将随之动荡。
✍个人认为《黄金策》这段话如画龙点睛,将定性层面的关键思路精髓,表现无余。我们知道,一卦之中的世爻与应爻,虽然定位上各自有所侧重,应爻往往作为事件本身的信息体分析,世爻则往往定位为事件中的自身角色。世爻发动了,将特别反映出自身受事件影响下的主客观变化。而应爻在定性层面的重要性,虽然一般情形下都不及用神,但应爻如果发动了,在“动必有因”与“事件信息”的双重聚焦下,应爻将立即上升为事件定性分析的重中之重,这一特点研易者不可不知。
✍正如我经常提到的,应将一卦之中的“世应”信息视为一个整体,一组反映事件本身变化的整体信息,卦中的世爻或应爻不管谁在发动,它们都被视为“事内之因”:反映事情本身变化过程的特定信号。因为周易卦象的显像特征,往往习惯将与事件相关联的变化信息一并带入,由此产生“另兆”的理论概念,那么如何鉴别动爻是反映事件本身呢?抑或是反映事件本身之外呢?判断是否世爻、应爻之动,有时候就变得很重要。
作者:朱辰彬